从西华毕业后,我们来到了这里
作者:管理员Wx 来源 :管理员Wx 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次数 :716
廖海键 毕业于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工作感悟
李美璇 毕业于外国语学院 工作感悟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当老师的第五年了。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每当清晨听到孩子们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每当看到孩子们字迹工整的作业本,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和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的内心都会觉得特别满足,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的每一次成长感到骄傲和自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很大,人生很长,青春很短,邂逅很多。终点在哪里,我一时无法说清楚,但只要自己始终保持满腔热忱,我便乐意继续扎根边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份伟大的事业中去。
庞大友 毕业于马克思主义学院 工作感悟 在新疆喀什地区基层参加工作两年多,无论是得与失,还是喜与忧,都可以让我收获一生。我时常勉励自己要努力为喀什的发展和民族大团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通过基层工作,我的视野更开阔,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边疆工作,让我领会到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也让我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基层工作,我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也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此外,我还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我在岗位上不仅学会了扶贫、纪检的专业知识,也在农业生产、安全生产的知识领域得到提升,这为我在边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肖茂果 毕业于体育学院 现工作于甘孜州色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周梦清 毕业于理学院 工作感悟 2019年毕业后,我考取选调生来到大凉山。脱贫攻坚时期,我无暇顾及工作的艰苦和身体上的不适应,虽然工作多任务重,但容不得我调整便开始了白天下乡、晚上办公室加班的工作状态。后来,我作为帮扶干部进入群众家中劝学、修房、打扫卫生、干农活、寻求政策支持,我才理解到脱贫攻坚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每一位参与者付出努力和汗水。2020年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开始负责学生德育和思想教育工作,我希望通过爱国主题教育唤醒孩子们的心灵,从源头上摆脱落后思想。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扎根基层,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蒋志华 毕业于机械工程学院 现工作于四川宜宾翠屏区大观楼街道办事处。 曾杰 毕业于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现工作于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本部设备管理部。 工作感悟 2012年毕业后,我独自一人来到离家乡2000公里的边疆工作,从海拔500米的成都到了海拔3600米的拉萨,十年磨一剑,这使我的人生阅历变得更加精彩。在勤劳朴实的工作风貌和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上,充分发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我参与了川藏联网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藏中电力联网工程、阿里联网工程、“三区三州”电网工程建设并投运,见证了西藏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亲身感受到了西藏电网从延伸到全面覆盖。我坚信,只要有信仰,有理想抱负,就会更好地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为祖国西部建设而不懈奋斗。 秦天 毕业于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现工作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人民政府,从事宣传、乡村振兴等工作。 罗跃兵 毕业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工作感悟 郭文静 毕业于管理学院 工作感悟 廖菁婧 毕业于音乐与舞蹈学院 罗宇杰 毕业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作感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在黑水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已经工作近四年。三年多的时间亲历了伟大的脱贫攻坚战,结对帮扶的慈坝乡西北窝村两户5人顺利脱贫;全程参与2020年疫情防控初期全县121个疫情防控网点的设立和运转;参与县党群服务中心、昌德红色教育基地的打造等工作。感谢学校的培养,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同事的帮助,更感谢自己的努力。正值青春,风华正茂,刚好奋斗! 冯启旭 毕业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现工作于凉山州宁南县水利综合站,主要从事基层河湖管理等工作。 袁朋 毕业于美术与设计学院 工作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在基层岗位磨砺青春 练就过硬本领
联系电话:028-87722647(毕业生招聘),028-87720098(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创业咨询)
028-87722682(毕业生签约、派遣、改派咨询),028-87721081(毕业生档案查询),电子邮件: xhjyb@mail.xhu.edu.cn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红光镇(西华大学3教D座2楼)
©西华大学招生就业处 成都易科士信息产业公司.